昨天是中考第二日,考生进行的是数学、英语和社会·思品学科的考试。昨晚,这三个学科试卷命题小组通过本报权威发布试题解析。
数学注重思维凸显能力
今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试卷严格遵循《数学课程标准》和《2015年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》的内容范围与要求进行命题,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:
一、重视数学文化,关注人文素养
渗透数学文化,陶冶学生心灵,感受数学魅力,使数学具有更为积极的教育功能。借助升学考试渗透数学文化是温州数学卷近几年的一大特色,今年也不例外,如本卷第20题:
各顶点都在方格纸格点(横竖格子线的交错点)上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.如何计算它的面积?奥地利数学家皮克(G.Pick,1859~1942年)证明了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: ,其中a表示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,b表示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,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.如图,a=4,b=6, 。
(1)请在图甲中画一个格点正方形,使它的内部只含有4个格点,并写出它的面积。
(2)请在图乙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,使它的面积为,且每条边上除顶点外无其它格点。
本题要求学生利用皮克公式将作图与简单计算融为一体,既具备了一定的开放度,又包含了一定思维含量。该题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史的丰富文化内涵,彰显了数学魅力。
二、渗透PISA理念,考查建模能力
受国际PISA测试的启发,本卷尝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,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。如第16题:
图甲是小明设计的带菱形图案的花边作品。该作品由形如图乙的矩形图案拼接而成(不重叠、无缝隙)。图乙中, = ,EF=4cm,上下两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54cm2,其内部菱形由两组距离相等的平行线交叉得到,则该菱形的周长为▲ cm。
本题以设计花边为载体,蕴含PISA理念,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,关注核心内容,让学生经历以计算、推理等活动为主线的问题探究过程,突出考查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,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。
三、注重思维方法,凸显数学本质
压轴题的设计应不局限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考查,更要体现数学思维过程的考查,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,提升数学探究能力。如本卷第24题:
如图,点A和动点P在直线l上,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Q,以AQ为边作Rt△ABQ,使∠BAQ=90°,AQ∶AB=3∶4,作△ABQ的外接圆O.点C在点P右侧,PC=4,过点C作直线m⊥l,过点O作OD⊥m于点D,交AB右侧的圆弧于点E.在射线CD上取点F,使DF= CD,以DE,DF为邻边作矩形DEGF.设AQ=3x。
(1)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BQ,DF。
(2)当点P在点A右侧时,若矩形DEGF的面积等于90,求AP的长。
(3)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,
①当AP为何值时,矩形DEGF是正方形?
②作直线BG交☉O于另一点N,若BN的弦心距为1,求AP的长(直接写出答案)。
本题属于动态探究综合题,以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运动方式亮相。通过一动点P,带动整个图形变化,巧妙地将圆与矩形进行有机结合。问题设计层层递进,让学生通过观察、探究、计算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。本题不仅将三角函数、圆、矩形、方程、轴对称等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融为一体,更蕴含着方程、分类讨论、转化等诸多数学思想方法。
总之,今年的试卷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平,有利于学生形成继续学习所需要的素养和能力,具有积极的教学导向作用。